很多年前讀過,三十歲應該是人生最燦爛的時刻。可是我的三十歲,過得很累很無聊很枯燥。工作上已經少了當初加入時的激情,生活少了尋求刺激的渴望,想看書想玩個電玩想看電影卻又覺得投入很傷身,甚至想睡覺也不知道腦袋就是無法關機。最嚴重的時候,我是需要看人家電腦遊戲極速破關的過程,才能入睡(或者我看來看去看不懂的教學影片)。好吧,後來想說應該是身體沒有確實感受勞累所以跑去上健身課,結果落得身體更累但還是睡不著的窘境。 好吧,那應該是人太累,放個假就好。結果就這樣我就在去年尾把假期快用完去了一趟香港。那幾天是有放鬆了沒錯,但是回到來沒幾天又原形畢露。我大可以催眠自己說下次放長點就好,但是要多長? 既然放假不實際,那去學點什麼好了總可以吧? 於是我斷斷續續開始在影片網站上挖教學影片來看,於是我開始去上什麼寫作課,於是我開始去上什麼拳擊課,於是我開始去上什麼健身課,於是我⋯⋯ 可都沒感覺有什麼差別,我只是增加了我疲憊的程度,沒別的。 那回溯一下我上次有覺得比較舒暢的時候是什麼,最近一次大概是工作完成了第一第二版的時候。那是個每天都不知道明天可以做到什麼的日子。可是這種感覺好像自此之後就沒有發生,現在工作對於我來說已經陷入了一種膠著的狀態。現在唯一的動力,就是把細節全部給補完,就這樣。沒有驚喜,沒有快樂,沒有刺激,什麼都沒有。 這幾天跟前同事聊天的時候,不知道怎麼的突然聊到我比較適合什麼工作的部分。結果一大串的聊天下來,他下的結論是我比較適合創意類的工作。至於我下的結論是,我的工作內容必須處於極度的自由,跟極度的規律之中的某個地方。可這就很矛盾不是嗎,我喜歡很自由的拓展可能,但同時間沒有一些制度的牽絆我會覺得很可怕。 於是為了了解自己,也不知道怎麼樣的,我找到了這個站點。結論出來有好幾個部分,首先是慢慢轉移到我喜歡的工作類別。這個轉變,可以從慢慢去找點什麼課程開始。可重點是我好像除了寫程式碼,也不知道我真的擅長幹嘛了。而且從經驗看來,如果我把喜歡的事情當成職業或事業我會慢慢很討厭它(比如說寫程式)。 前陣子我跟小妹看到家裡附近的商場開放小空間出租,本來我們就想說趁這個機會做點工作之外的什麼。想是很快樂,但是我媽一語道破我倆在討論間的空白——我們除了自己專業外好像沒有別的什麼才藝。後來計畫因為種種原因告吹,但是那句話卻是很深刻留在我的腦海裡。是的,我可以埋怨工作很無聊,但是我還能幹嘛呢?連方向都沒有,是要怎麼讓自己在那個方面增強實力呢? 後來第二點是建議創業,這有點小小呼應朋友對我的總結。他說我適合創意行業,但是我當時的回覆是——身邊好像看不到純粹創意發展的空間。結果測驗的結果就建議我去自己創造一個這樣的環境。可是這又回到上一點——好吧那就創業吧,那⋯⋯要創什麼業? 整個測驗結果最當頭棒喝的是這段 You have a tendency to attack yourself for not living up to your ideals. This can sometimes be useful, of course: some ideals are good to strive hard towards. At other times, the ideals you set may simply have the effect of leading you […]
↧